到2025年,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;“3+7”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.5万亿;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%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及其配套建设……1月28日下午,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《惠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新闻发布会。
2022年,惠州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397亿元、增长42%,总量、增速均居全省第2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.11万亿元,规上工业增加值2425亿元、增长6.3%(总量持续位居全省第5,增速位居全省第2),其中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94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4千家,产值超百亿工业企业达16家,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36家。
《行动方案》提出“到2025年,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,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%”。到2025年,制造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全省的领先地位巩固提升,产业园区和集群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,产业协同发展迈向更高层次,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、制造业创新集聚地、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。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,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%。
“制造业是惠州的家底、家当。省委聚焦制造业、大抓制造业,对惠州来说既是重大机遇,更是重大责任,必须乘势而上,把制造业家当做得更厚更实。”黎炳盛表示。2022年,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总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,规模位列全省第三,集群规模以上企业855家,其中12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。
“金沙4399js网站将进一步科学统筹和明晰产业布局,让各个产业园区各展所长,形成功能错位、高效联动的产业集群。”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聚集区,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,力争到2025年,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.5万亿,合计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超75%。
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。2022年,博罗大力实施“营商环境综合提升年”行动,创新实施5大行动20条措施,致力于打造“成本更低、办事更快、服务更优、过程更透明”的县域营商福地。 2023年,博罗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制造业当家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奋力推动博罗在全国百强县中争先进位,力争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%以上。同时,力争2024年挺进GDP千亿县行列,2025年达到全国百强县65位左右。 作为博罗的工业重地,近年来,龙溪街道进入了发展快车道,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落户扎根。深圳前海秋叶原集团基于龙溪在规划、成本、产业、交通等方面的优势,打造总建面约41万㎡的秋叶原?梦科园智谷产业基地。项目旨在打造工业4.0标准智能制造园区,构筑50年红本产权全生态产业载体。规划“工业上楼”和“产业共享空间”,实现产城人高度融合,为企业投资选址和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。 园区总建面约41万㎡,其中一期建面约23万㎡,包括6栋高层厂房,1栋企业研发总部大厦,3栋人才公寓;二期建面约9.6万㎡,包括9栋高层厂房与1栋机械停车楼。园区科学解决污染排放问题,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。全园实行人车分流设计,提升通行效率。 园区集研发办公空间、高端智能制造厂房、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研发智造中心。实行数字管控系统,采用智能道闸、智能门禁、智能停车场等硬件设施,提供视频监控、访客管理、电梯层控、在线巡查、消防报警等服务,采用数字化管控,满足企业研发、生产、检测、存储和流通全面智能管控需求。 ??毗邻龙溪环保电镀产业基地、正威新材料制造产业园、得胜电子、台铃电动车、富士康、隆发鞋厂等,涵盖电子信息技术、智能装备、新材料新能源、电动车等行业上下游产业链,以雄厚的产业基础高水平对接深莞人才、创新、产业资源,为企业提供优质营商环境。并与龙溪环保电镀产业基地形成功能互补,驱动周边产业转型升级。 梦科园智谷以推动中国智造为使命,构筑智慧产融生态圈,打造产学研融合、产业生态融合、产城融合的创新型多功能复合园区,围绕实现新兴企业“能生存、快发展、成规模”三大目标,为中小微创新型企业成长和创业孵化提供低成本、便利化、全要素的共生平台。同时打造舒适的生产研发与办公环境,是高端先进制造业落户园区的最佳选择。 灵活的厂房设计,高效的施工建设速度,百亿龙头品牌产业园——秋叶原·梦科园智谷努力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快速生产达效的条件。未来,秋叶原·梦科园智谷将不断打磨产品设计,以“产城人”融合为特色,以创新创业为聚力,匠心筑造符合先进制造业企业使用需求的高品质花园式产业园区,助力打造更高层次的先进制造业基地。
秋叶原?梦科园智谷位于博罗县龙溪街道高速公路出口处,是承接深圳、东莞产业转移的战略要地。项目总占地约157亩,三期总建筑面积41万平米,总投资10亿元。项目以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产业为2大主导产业,以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智能终端、生命健康、LED产业5大新兴产业为辅,建成运营后预计入驻高科技企业100家以上,年可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,吸纳研发及管理人才1000人以上。